过去几年,中国投资者收购欧洲企业,特别是德国企业的情况越来越多见。通过企业收购,中国投资者建立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区位或者充分利用了海外广泛的市场和技术能力,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更好地定位。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春天访问德国期间,也特别提到了几个重要的观点。他希望,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可以实现2010年的两倍。世界经济的发展会加速这一增长进程,同时也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未来五年中,中国进口商品的总值将达到约10万亿美元,并向国外投资约5000亿”,习近平说。习近平访德期间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也将德国企业考虑其中。其中包括比如ZF Friedrichshafen公司将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务出售给株洲时代新材料技术公司的协议(详见第26页访谈)。
德国是最受欢迎的目标市场之一
根据安永会计事务所的一项调查,去年欧洲企业出售业务部门或股份的案例为120件,德国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ZF的出售只是其中一件。相比经济危机发生的前一年,即2007年,此类交易的数量翻了两倍,在德国甚至翻了5倍。德国和英国以各自25次的企业出售成交量成为了最受中国投资者青睐的目标市场,这是有实际依据的。行业选择方面也是有明确的重点的“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世界市场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员工和德国企业网络”,孙一说。她是安永会计事务所伙伴,负责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商业服务。
一般来说,中国购买方在德国主要对工业特别是从事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感兴趣。因此,2013年,中国最大的球轴承供应商ZWZ购买了莱比锡KRW厂(滚珠和滚柱轴承厂)的控股公司BWK公司的股份份额。金融投资方Perusa公司在Buderus Feinguss公司的原有股份现在已由中国熔模铸造企业——兴运精密工业公司承有。对工业行业的关注也反映在重点投资地区的选择上。根据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的统计,2000—2013年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企业的78件交易中,整整四分之一的企业位于北威州。最新的例子是工具制造商Gölz被其常年业务伙伴Eastern Sea公司收购。
德国产品,供应中国及全球
安永会计事务所2013年调查显示,中国继美国之后成为德国在欧洲外的第二大投资方(美国在德国的企业交易量为92件次)。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担心,投资方只是想夺走德国企业的技术,然后空留下生产基地。“大部分投资方都希望在德国继续拓展新客户资源,而不是仅因为中国生产成本低而局限在中国生产。”这尤其是因为,“德国制造”这一质量勋章在中国一如既往地享有盛誉。“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收购德国企业,目的是建立或扩展企业在德国的生产基地,以此供应中国市场”,Michael Wiehl说,他是Rödl & Partner公司国际交易事务的负责人。多方面的企业收购交易囊括了从营业额仅为1500万欧元的小型专业机器制造商,到销售额为数亿欧元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常,投资者们都对企业生产和员工的技术能力感兴趣,这也是由于他们必须按照德国模式建立生产场地的原因”,Wiehl说。
因为中国投资者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这种不断增多的企业兼并交易也是有一定的政治背景的。“中国政府在2011年公布的五年计划中更加注重实现有效益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孙一回忆说。这又要求更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也使得对西方国家企业的收购变得更为必要。促使中国投资者收购国外企业的原因中,除了对欧洲企业技术的兴趣,加强国际化的意愿也是一个推动因素。“中国企业凭借其销售战略型投资和收购寻求进入新市场的桥头堡”,Moritz Freiherr Schenck说。他是毕马威集团在并购领域和中国方面的专家。企业收购还有一个目标,就是通过收购,获得运营国际公司的结构和管理能力。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