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的市场潜力

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

中国投资者不熟悉德国谈判文化,所以早在出价环节就失败。这个问题似乎还需要时间去解决。“中国投资者们越来越适应谈判过程了。”“如果我们启动拍卖程序,我们会通过预备会谈支持他们,并给他们一定时间去与目标公司建立关系”,Schenck说。中国投资者常常因时间问题处于劣势,因为他们往往要等到得到中国政府方面的许可后才可以签合同。而审批程序是否是必要的、必要程度为何以及透明度如何,这取决于多重标准。“私企和国企要具备不同的前提条件,比如公司是否上市、组织结构如何”,Schenck说。此外,关键是目标企业是一个运营良好的企业,还是一个有待重组的企业。反之,如果中国投资方已经有了海外子公司,一切就会变得容易很多。Schenck提到三一重工集团,在收购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后,三一重工集团通过该子公司落实了其并购战略。现在为了简化审批流程所付出的努力将有利于在未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一切都应该变得更有效率。比如政府层面的决定下达到地区或基层的效率有待提高”,Schenck说。

企业并购的趋势会继续保持下去

德勤公司认为,促使中国投资者投资的另一个因素在于,中国投资者相信西方经济会恢复元气,重振旗鼓。据调查,2013年所有受访的中国市场专家中,74%的专家对日益蓬勃发展的企业并购交易充满信心。这一比重相比2012年有所提高。收购方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身影。据德勤公司调查,收购过程中的企业技术成为促成交易的最重要因素。同样明确的是,不同的管理文化和潜在待售企业的意愿缺乏被认为是企业并购交易的最大阻碍。特别是德国方面复杂的税收体系和强制的监管。如果人们要拿德国企业的经验作为标尺,那么克服这些困难是非常值得的。根据PwC的研究报告,德国企业在被收购后,不仅可以高度保留经营独立性,还可以获得进入亚洲市场的快速通道。甚至德国企业可以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获得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这也是很有利处的。“通常,中国投资方收购德国企业后,公司业务的未来前景会不断改善。德国方面会因此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Jens-Peter Otto说,他是德国PwC集团中国业务负责人(参见第14页)。

市场观察家相信,中国投资者非常关注价格。不仅在企业价值还是在咨询费用方面。“谈判也带有强烈的控制需求”,Rödl & Partner公司的Michael Wiehl说道。此外还有一定程度的怀疑。特别是中国企业家们还不太习惯出售自己的企业。“人们必须建立信任,并且解释在战略变化或股东结构变化中出现销售雄心的原因”,毕马威集团专家Schenck说道。

Norbert Hofmann ist Gastautor.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