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kraussmaffei - search results

If you're not happy with the results, please do another search
(c)sezerozger - stock.adobe.com

“在德国的中国金融投资者 —— 一份现状分析”

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国的私募股权(PE)投资者以及以中国为焦点的PE投资者在德国交易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和2021年间的活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除了疫情以外,还有其它的原因。但这一发展对于2022年及以后是否有决定性的意义呢?文׀ Moritz Freiherr Schenck和Fabian Walisch 近年来中国PE行业的发展 在过去十年的最初几年,中国主要推出了风险投资(VC)基金,数量和价值都持续增加。从2015年起,随着本地市场的日趋成熟,筹资活动也从2014年推出的不到300支基金激增到2015年的400多支。2016年新推出的基金数量甚至达到了近500支。然而,这一筹资集会在2018年后由于中国的新法规而严重放缓,而2021年更是由于新冠疫情达到了890亿美元的暂时最低点——相比之下,2014年的筹资额为1170亿美元。尤其是首次成立的基金越来越难以在中国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一发展目前导致基金的平均规模提高到了3.6亿美元。这样的基金规模主要由中信银行(CITIC)、高瓴资本集团(Hillhouse Capital)或者太盟投资集团(PAG Asia)等老牌私募基金设立。 2020年筹集的资金大约有近一半投在了中国四个大都市的公司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然而,近年来有向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因为这四个地区在交易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不过,大宗交易还是更有可能发生在这“四大区域”。 在中国PE投资者所青睐的行业中,可以找到明显的热门行业:医疗行业,尤其是医药行业,目前位居热门行业榜首。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也有所增加——从2019到2020年,其数量从275个增加到了403个项目。一家新成立的芯片公司要为建立芯片工厂筹集资金的时间,目前平均为一年零四个月。中国政府的工业战略以及世界市场对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引发了高度的投资势头。其他的重点行业有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然而,人工智能行业的交易从2018到2020年急剧下降——从648宗下降到了338宗。这主要是由于新法规的出台,在总体上降低了PE行业的吸引力,特别是限制了通过外国资本市场的退出机会。 然而,中国以外的投资在中国PE行业中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毕竟国内市场提供的投资机会已经绰绰有余。不过,即使是相对整个PE市场而言,PE基金的海外活动在可控范围内的份额也不应该因为绝对规模而被低估。中国以外的投资为PE基金提供了机会,能够将中国专业知识引入公司战略中,以及可以投资于在国内市场受到更严格监管并因此缺少吸引力的行业,尤其是科技及数字领域。同时,他们开辟了更广泛的退出选择机会,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中。 中国投资者在德国的交易活动 2016年到2018年之间,中国投资者在德国进行的并购交易数量下降了近40%。2019年以来又逐渐上升,因此,2021年的交易量只比2016年的水平低了25%。这一增长主要是来源于VC环境的交易。与2016年只有一笔VC交易相比,2021年飙升到了11笔交易,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腾讯(Tencent)对CLARK、Gorillas、N26、Scalable Capital几家公司的投资,以及Lilium公司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进行的私人投资公开股票(PIPE)交易。如果不算这些VC交易的话,2021年的交易量几乎比2016年的水平低50%。尤其是PE基金的活动在德国显著下降。与2016年的六笔交易以及2017年的十笔交易相比,2021年仅剩了三笔。就目标领域而言,尤其是汽车和工业行业多年来对于PE基金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而消费品行业从2019年以来则一直受到更多的关注。 放缓的活动 按百分比计算,中国国有企业的交易量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PE交易量(从2016年的17项减少到了2021年的14项)。私营企业的活动也明显减少(从2016年的20项减少到了2021年的14项)。   交易价值上也有相似的情况。2016年,所有中国投资者在德国所发布交易的总价值为137亿欧元,2017年为107亿欧元。2020年,这一数值由于新冠疫情以略低于12亿欧元达到了最低点。2021年有小幅回升,达到了46亿欧元。然而,这个数值几乎完全由价值40亿欧元的VC交易组成,约占2021年所有交易价值的86%。单是Gorillas的C轮融资和N26的E轮融资就各自达到了大约8亿欧元。除了腾讯外,还有其他的全球投资者支持了这两轮融资,因此,实际符合条件的金额只有一小部分。在VC领域活跃的还有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他们分别在2019、2020和2021年参与了Agile Robots的几轮融资,还在2019年参与了粒界科技(GritWorld)的A轮融资以及2018年Omio和GoEuro的D轮融资。2021年还有几个其他的投资者活跃在德国: 无锡创投(Wuxi VC)以及民银资本(CMBC Capital)对GritWorld 吉利(Geely)对Volocopter 宜信(CreditEase)对wefox Skynet Trading对holoride 数码天空科技(DST Global)和和玉资本(MSA Capital)与腾讯一起对Gorillas的几轮融资 数码天空科技(DST Global)和和玉资本(MSA Capital)与腾讯一起对Gorillas的几轮融资 2016年是PE基金以近21亿欧元创纪录的一年,而2021年德国仅有三笔PE交易的投资额不足两亿欧元,其中包括来自香港的群欣投资(Kwanyan Investment)对Hawema...
Podcast

一位德籍中国经理的回顾:在中国取得商业成功的四条教训

采访克劳斯-玛菲集团全球应用和产品负责人副总裁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Dr. Georg Holzinger)。 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Dr. Georg Holzinger)在国际上活跃于机械制造行业已经超过20年。曾任米勒万家顿公司(Müller Weingarten AG)的总裁,后任克劳斯-玛菲集团IMM部门的总裁,他成功地在中国业务驻地建立了新工厂,进行扩建并让它们走上了发展之路。在播客“ChinaHotPod”与胡晓龙先生的采访中,霍尔辛格博士谈到了他在中国让他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并给我们的读者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告诉他们是什么能使与中国的业务获得成功。在中国的客户和同事中,霍尔辛格博士作为技术专家和文化大使受到高度赞赏。他的热情之一也是传授职业经验。除了他在克劳斯-玛菲集团所承担的职责外,他的知识和经验也融入了他作为大学讲师的工作中。 在中国的一年变成了八年 “在中国实施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与在欧洲不同。”中国人应对挑战的方式、商业生活的速度以及承担创业风险的勇气,这些给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克劳斯-玛菲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拜托他完成在中国停滞不前的一家工厂的扩建。这是因为霍尔辛格博士在2006-2007年间为米勒万家顿公司在大连成功地建立了一家新的装配厂。 2012年,他接受了这项任务,以便随后将该厂移交给当地负责人。然而,计划在中国的一年半变成了八年:在工厂建设完成后,他又在那里以开发和合同设计部门的形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注塑技术工程中心,目前有90多名员工为此工作。在中国他学会了更仔细地倾听,更多地与团队和大家相处,与他们平视并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彼此以及尊重彼此。 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成功因素 作为克劳斯-玛菲集团的下一个项目,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带领中国的业务驻地进一步走上发展的道路。“这是在我职业生涯中除了2008年危机外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启发的经历:收到的订单从30欧元转变为近1亿欧元。” 在两年半时间里实现这次销售额增长的主要战略包括了有针对性的全球市场开发,供应链的建立和准备,以及员工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当然,”霍尔辛格博士指出,“正如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那样,除了一支积极进取的团队外,还需要一点点运气。2016年所出现的,同时也是欧洲无法再提供的繁荣,无形中也加速了这个项目。” “有一整年的时间,各个细节都出现了问题。一天到晚都在解决那些问题。” 成功是基于始终全身心投入以及迅速并以解决问题为指向性的行动。尤其是在转变的最初阶段,有一整年的时间“在各个细节上都出现了问题”,因为机器数量的翻倍使得供应链在很短时间内崩溃,内部流程也没有发挥作用。对于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来说,这个阶段就是“一天从早到晚都在解决问题”。但是,发展管理恰好也总是意味着深入地解决挑战。为此,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依靠当地团队和当地可靠的伙伴在那里与供应商及客户打交道。作为一个欧洲人,不应该低估文化差异,必须先学会理解姿势和面部表情的含义。 „让当地可靠的伙伴和领导者站在我的一边,并让他们也承担起责任,这一直是我的信条。” 对在中国的德国中小企业的建议:什么是重要的商业能力? 由于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的职责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典型的中型企业,所以他的专业知识里包含了对于德国中小企业(KMU)来说非常有价值的方法。按照他的经验,某些公司的能力可以做到在中国或者类似的发展区域成功立足。这种行为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复制: “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想为哪些市场服务?在克劳斯-玛菲集团,我们区别了高端和中端技术市场。然后是方向性的决定:如果我要跟随我现有的顾客进入中国,以便更加接近,并且可以获得更短的交货时间、略微降低的成本以及相同的时区,那我就可以在那里提供高端产品。如果我要以发展战略为方向,获取新客户并进入中等技术市场,那我就必须在产品组合方面做出完全不同的考虑。” 为了在中国建立工厂或者生产设施,必须派遣那些本国驻地最舍不得的员工。你需要那些在当地愿意传授知识,也愿意研究不同文化的专家。格奥尔格·霍尔辛格博士还强调,通向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在于,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个当地的同事在身边,对他表示信任,如果他有相应的资格,那就给他将来发挥领导作用的前景。在霍尔辛格博士看来,必须担心知识窃取及复制的时代已经过去。 为了在中国建立工厂或者生产设施,必须派遣那些本国驻地最舍不得的员工。 公司的跨文化能力对于在中国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选择适合的员工时,就应当仔细观察他们这项技能的方方面面。携带公司基因的多面能手是非常适合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我想搬到另一个国家去的。顾客会同时购买这种文化、形象和质量标准。” 中国业务对于克劳斯-玛菲集团的重要性 在德国的驻地也逐渐发生了思想的转变,而他在中国所经历的速度,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这里。“我们受益于愿意承担风险的平衡优势。”中国是发展市场,并且暂时会这样保持下去。为了能在这里参与各项事务,你需要正确的产品组合。“谁要将发展作为他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球找到定位并展示自己。这意味着,将产品组合同时在高端产品以及中端技术产品中进行扩展。了解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定制的系统解决方案,这是成功的关键。客户的满意度必须放在首位。如果客户将你视为商业伙伴和解决方案提供者,而不只是供货商,那这跟企业成功是一致的——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中国速度在这里影响越来越大:在我们的德国驻地我们受益于愿意承担风险的平衡优势。” 您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标准:建议的简短概要 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并将其转移到产品组合中,这是制定有针对性发展战略的基础。 为传播知识和企业文化选择合适的员工,这指明了决定性的方向。 企业跨文化能力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在中国当地的关系和网络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完整的采访(播客005号)可以通过以下链接 https://china-hotpod.podigee.io/5-kraussmaffei_dr_georg_holzinger找到。 主持人:胡晓龙 胡晓龙在德国、欧盟及中国从事企业咨询工作已超过17年。在此过程中,他在汽车、机械工程、家用电器、航空以及电子行业获得了深入的行业知识。他曾为三家德国企业咨询公司负责中国子公司的建立、扩建以及管理工作,并在跨文化商业关系、管理情况以及德中项目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LinkedIn上也可以找到胡晓龙。 网页: https://www.china-team.de  
DDW Ranking

德国经济媒体排名榜:在德国的中国企业主

事态的发展与多数警告的声音背道而驰,德国经济并未面临抛售给中国的危机。根据德国经济媒体(Die Deutsche Wirtschaft,DDW)平台的数据,仅有274家德国企业的多数股权掌握在中国企业主手中。 美国企业主以拥有1,853家德国企业中的大部分股权而位居首位,其次是法国(889),瑞士(825)和荷兰(626)。 即便是在累计销售额榜单中,中国企业主也仅排名第11位:其名下的德国企业总销售额为400亿欧元,而美国拥有的德国企业的总销售额为2540亿欧元。但在中国拥有的德国企业中有许多知名企业:从奥格斯堡机器人专家库卡(KUKA)到汽车供应商格拉默(Grammer)、机械工程企业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叉车制造商Still到服装制造商Tom Tailor。 其中甚至有17家企业都在DDW所列举的德国的全球市场领军企业名单上。其中包括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 Holding)、凯毅德(Kiekert)和Biotest。德国1,413个全球市场领军企业中约有百分之一都在中国企业主手中。 就区域投资活动而言,根据DDW的报告显示,大部分被中国收购了的企业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53家),其次是巴登-符腾堡州(50家),巴伐利亚州(49家)和黑森州(43)。其中,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有14家被中国收购的企业,从而成为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大本营”,紧接着是有13家企业的汉堡。杜塞尔多夫和慕尼黑分别有7家,科隆和斯图加特分别有6家。 最后,就商业领域的重点而言,77%的中方投资是针对工业企业的。20%是服务业企业,而贸易企业仅占3%。 本文参考了德国经济媒体DDW所给的数据。DDW是主攻德国经济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平台,欢迎您访问。  
Chinesischen M&A-Finanzierungsstrategien in der DACH-Region

中国在德语区的并购及融资策略

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至2016年,中方投资者的投资收购额度在德国(2000-2016年近190亿欧元)、奥地利和瑞士达到峰值。中方在的德语地区使用的并购融资策略的方法大有不同,按照投资者的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由那些为加深或扩大其德语区影响力而投资德国公司的大型中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化工集团在瑞士收购瑞士先正达股份公司(Syngenta AG)(约400亿欧元)以及在德国收购克劳斯玛菲集团(KraussMaffei)(9.25亿欧元),此外,还有复星投资德国富尔达(Fulda)的FFT制造系统(未公开收购价),还有中国海航集团收购瑞士空港(Swissport)、Gate Group和Dufry以拓宽其航空业内业务领域,这一极具侵略性的扩张战略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提高了海航的知名度。 第二类 由那些因具体产品和技术或为了入驻德国以及欧洲市场而投资德国公司的中国公司组成。例如,美的集团(以45亿欧元)收购德国库卡股份公司(Kuka AG),同样的还有万达集团(以10亿欧元)收购瑞士体育营销公司盈方体育传媒(Infront Sports&Media)以及中方投资者合伙组成的财团(以5亿欧元)收购了欧司朗前子公司朗德万斯(Ledvance)。 第三类 由专门投资基础设施公司、基础设施相关公司或基础设施类似公司的中方投资者组成。其中包括全球最大水力发电运营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收购海上风电场Meerwind(未公开收购价),中国的北京控股集团(以14亿欧元)收购E.ON的前子公司EEW Energy from Waste和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45亿欧元)收购能源服务提供商Ista。 正如我们所见,每位中方投资者都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标进行收购和投资。因而,中国在德语地区的并购融资策略也相应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基本融资方案和结构 出于保密原因,部分融资细节尚未公开,但根据经验,中国在德语地区的并购融资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且在今后将意义非凡: 权益融资:中方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进行收购融资 所投入股本的金额和结构通常能代表投资者的可持续战略利益。例如前文提及的海航集团就极大程度地利用复杂的保证金贷款以及衍生品结构来为部分股权投资提供资金。这种具有风险且非完全透明的股权融资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战略方针。 同样可行却没有那么强侵略性的还有短期的“过渡融资”,它能为投资者提供股权投资的资金,并在之后通过长期的后续融资(例如增资)进行再融资。通常来说,这种过渡性融资至少得到了中国银行的部分支持,因为他们通常与中方投资者保持着长期密切的业务关系。 企业风格融资:企业不进行大幅收购融资,但对现有融资进行必要的再融资 中方投资者投资或收购公司往往要求对现有的融资进行调整或再融资,这通常是考虑到了“控制权变更”条款,或是为了维持公司的银行策略和融资策略的可持续性。例如:用银团贷款取代单一的短期双边授信额度,这或许能为公司的投资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必要时还能提供股息,正如前文提及的中国化工在收购克劳斯玛菲时就在Natixis和UniCredit安排了约5亿欧元的新信贷额度。 杠杆融资:企业进行收购融资 这种情况利用贷款提供部分收购资金,再利用被收购的公司在相应的“债务下推”之后,在现金流量中获得的利息和还款进行付息。公司必须偿还的债务额度不等。万达收购盈方体育传媒时使用了约4.5亿欧元的融资额度,这笔资金由瑞银集团(UBS)和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提供,之后又被联合到其他债务水平中等的银行。这种收购融资也经常出现在基础设施的相关交易中。 此外,海航在2015年以约25亿欧元收购了瑞士空港,其中至少贷款了15亿欧元,接着又通过次级债券进行了再融资。在海航集团收购之时,作为航空服务商的瑞士空港已被穆迪(Moodys)评为糟糕的B3级别,不久前还被其降级为Caa2级别,据媒体报道,其原因是该公司正在对抗资金流动性问题。 收购融资过程复杂繁琐的大宗投资及收购 对此,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当然是中国化工斥巨资收购先正达股份公司。这笔金额不仅涵盖了先正达股份公司现有的贷款和债券,还包括了价值约200亿欧元的收购融资,这远远在先正达公司的价值水平上。此外,还有约50亿欧元的过渡融资用于部分股权注入,过渡融资在结构上次于收购融资。两种融资均由一个国际和中资银行团队提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收购融资在债券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再融资。 展望 目前经济形势紧张,政治局势也较为动荡,本就一直不稳定的融资市场也更为敏感谨慎,中方投资者尤其应该在这个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收购融资。为了降低潜在的依赖性,理想情况下应准备数种融资方案,这不仅适用于初始阶段,也适用于之后的实行阶段。即使在危急情况下,这也可以确保比其他潜在竞标者和购买者具有更大的优势。 过去,部分融资方式十分富有侵略性,主要体现在信用状况不佳、债务水平高、相当不透明或机会主义投资策略以及高度依赖银行。但在可预期的将来,这些情况将极大程度地受到限制,只可能在收取高额手续费和利息的情况下出现。因此,中国在德语地区的并购融资策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尽管市场条件变得更加艰难,但具有良好信用状况、适度负债比率和合理投资策略的融资仍可以成功进行,并且在理想情况下,不仅能获得传统的银行融资,还有获得资本市场和其他融资产品,以及其他类型投资者的可能性。在任何情况下,融资策略都应尽早与投资策略以及一般并购流程进行紧密充分的协调。更重要的是以统筹兼顾且可持续的方式说服卖家和目标公司。
Claudio Chiandussi

为何中国对“德国制造”热情依旧

经济研究员于2019年中期分析称,与德企合作或对德企进行的并购交易项目(M&A)大幅走低。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四月份发布的并购指数创下其自2005年首次统计以来的历史新低,五月份指数也紧随其后成为历史第二低值。德国经济在2019年也仅增长了0.6%,为六年来最低。但至少去年共达成了219笔交易,仅比2018年减少了十笔,且交易规模都较大,其中最大笔规模为E.ON集团收购INNOGY,该笔交易规模估计可高达245亿美元。 五年拉力赛急刹车 并购市场上的涨势在五年后停滞不前并非意料之外——尤其是当中国公司在前几年里进行了大量的收购后,如中国化工收购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或美的收购库卡(KUKA)。 对醒目数据//图表的猜想:8.8%中国并购交易(包括香港)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从2018年的11.4%降至2019年的8.8%。中国并购交易所占份额从去年的11.4%下降至2019年的8.8%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该国国内及全球的经济形势都十分艰难——与美国旷日持久的贸易争端也是原因之一。其二,当前急缺满足以下要求的收购候选人:(a)能为当前产品组合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b)在允许范围内迎合中国政府目前支持的外商投资方向。此外,卖方对估值期待值提高也使投资者(包括中国)比在2016年景气时期变得更加挑剔。 德国外商收购壁垒更为森严 尽管如此,中国仍对德国的专有技术感兴趣。戴姆勒和吉利近期宣布成立合资企业以计划在中国生产纯电动汽车Smart,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然而,中方竞标者也有时候根本没有决定权,除了对价格的预期值不同之外,这还归因于联邦政府如今愈发频繁地使用其否决权。外商投资“准入产业负面清单”主要涵盖了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当该清单对收购库卡一事的说明仍含糊不清,德国政府便从安全政策出发,禁止中国入股输电系统运营商50Hertz。当前关于是否将华为排除在5G网络供应商名单之外的争论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时尚及体育用品:消费主导行业被看好 日益增多且乐于消费的中国中产阶级具有无限潜力:许多公司希望在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减少对重工业和出口的依赖,并推动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投资项目是受中国政府鼓励的。 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还有时尚及体育用品、旅游服务和包装业等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行业。知名品牌在2019年也很受欢迎。例如中国综合性企业集团复星上头条的收购项目:该集团收购了时尚品牌TOM TAILOR以及英国旅行社托迈酷客(Thomas Cook)的冠名权和两家连锁酒店。传统的巴黎老牌时装屋卡纷(Carven)、瑞士奢侈鞋履制造商巴利(Bally)、法国时装品牌浪凡(Lanvin)以及奥地利纺织品商WOLFORD都已在去年被中国纳入麾下。 展望:2020年有何期待? 尽管欧洲和德国的并购市场环境在“具有挑战性”一项被评估为“不足”,但2020年仍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 1. 并购交易将在2020年升温 几宗较大型的并购交易将在本年度内进行。制药业和汽车工业、机械工程或服务业等许多行业的形势正发生扭转。所有非未来核心业务将抓住机会,争取在2020年找到匹配的新买家。如慕尼黑的广告门户网站运营商Scout24于年前出售了其二手车分类信息平台Autoscout24和贷款中介平台FINANZCHECK。巴斯夫(BASF)将其颜料业务转让给了中国人,拜耳(Bayer)和朗盛(LANXESS)将化工园区运营商科伦塔(Currenta)出售给了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Macquarie)的子公司MIRA;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也将启动电梯业务出售流程未来几个月内,大多数在德并购活动的出发点都可能是认识到了合作伙伴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正是出于该原因,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和标致雪铁龙(PSA Peugeot-Citroën)最近进行了合并,两家化工巨头杜邦(DuPont)和陶氏(Dow)同业也进行了合并。 强制出售:属于金融投资者的时刻 放缓的经济增长、中美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英国退欧等政治和经济发展问题都可能进一步加剧现有的危机,特别是对于汽车工业、机械工程和媒体领域。特别是处于困境中的中型公司常常成为了金融投资者的关注焦点。这些金融投资者得益于利率水平而腰包鼓鼓。此外,许多私募股权公司在2019年发行了大型基金。因此,有大笔的资金正在寻求投资机会。 3. 收购复杂程度增高 鉴于交易规模、复杂程度或某些特定行业领域等因素,并购交易不仅愈发频繁地受到卡特尔监管部门批判性的审视,涉及到跨境收购时,也愈发频繁地受到投资管制——且不仅针对目标公司的总部,有时还针对该公司活跃的其他地区。国际投资管制很快将不再是个例,交易双方必须对此做好心理准备。 4. 中国买家的回归 一旦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开始缓解,中国买家将再次关注国内市场。在寻找专有技术和知名名牌的同时,他们除了将注意力放到德国技术公司和汽车公司外,也更加关注时尚界、食品业和制药业的潜在投资对象——因为德国技术完美地契合了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该战略正是要在以上这些领域推动创新发展。从并购的角度来看,2020年将是激动人心的一年。

多种多样的协同作用

2018年7月17日,由国新国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德国中国商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欧论坛”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届时,近300位受邀嘉宾齐聚慕在尼黑宝马世界。 除了关于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精彩论坛外,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基金之一的首席执行官也给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我们缺少一个长期的产业政策”

“对我们而言,中国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阿迪达斯董事会主席Kasper Rorsted作为众多知名演讲人之一在此次论坛发言道。2月28日,来自德国各地的商界领袖和专业人士齐聚杜塞尔多夫德亚经济论坛,以便获悉中国和亚洲企业最新发展趋势。与会期间,不仅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和EEW等德国领军企业的高管分享了他们与中国投资者合作的经验,而且戴姆勒首席执行官Hubertus Troska也对吉利入股德国最负盛名的汽车制造商的投资行为发表了评论。

中国化工推进克劳斯玛菲在上交所上市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将推进德国子公司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在上海证券交易的上市计划。为此,克劳斯玛菲将成为青岛天华院化学工程公司的子公司。青岛天华院也是中国化工的子公司,并已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来自德国慕尼黑的克劳斯玛菲集团从事橡塑机械制造,并希望通过上市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加速企业增长。克劳斯玛菲在中国交易所获得的估价远高于德国。此次交易也已获得了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汉德资本收购欧洲之星激光公司Fotona

汉德资本收购激光设备公司Fotona的全部股权。对于这家斯洛文尼亚的公司而言,所有权的变更为其创造了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新机遇。卖家是美国投资集团The Gores Group,汉德并未透露收购价格。本次投资是这家两年前由蔡洪平创立的私募股权公司所进行的第三项投资,也是其第二次作为单独投资者。

“中国的变迁”:公平的竞争环境ꟷ中国在德国的企业并购

在“中国的变迁”主题系列活动中的“公平的竞争环境ꟷ中国在德国的企业并购”上,Duisburg-Essen 大学Dr. Markus Taube教授将阐述中国在德国的投资现状,尽管在中国的德国公司的仍处境艰难。

埃斯顿收购英国翠欧

中国自动化企业埃斯顿以1550万英镑(18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翠欧(Trio Motion Technology)公司。这家来自南京的公司计划通过此次收购完成从零件供应商到高端运动控制系统供应商的转型。坐落于格洛斯特郡的翠欧公司在埃斯顿的发展战略中行使研发中心的职能。德国公司Rödl & Partner作为中方买家的法律、税务及经济顾问,见证了此次收购。

美国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开绿灯

中国化工集团及瑞士农业化工集团先正达宣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已在此期间批准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扫清了这一交易的最大障碍。CFIUS 是美国管理外国投资的专管部门,审查外国在美国投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由于先正达去年逾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北美的种子和作物保护业务,因此相关审查十分必要。而美国方面的决定,正是这桩交易额高达430亿美元的中国国企收购案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不过,该交易仍有待欧洲监管机构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