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 Hermann Simon(赫尔曼·西蒙)教授(双博士并拥有多个荣誉博士头衔)
传统模式的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往往从出口开始: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有贸易公司介于其中。之后,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销售公司自主掌握销售。必要时,还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在某一时候在大国建立生产基地。最后也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国外市场上。德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在了前面。目前众多企业正在中国或印度纷纷建立研发中心。这尤其适用于中型企业。隐形冠军现在更多地体现在新兴市场或专业知识中心(如新加坡)的价值创造链的所有阶段。而中国企业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仅在通过销售中介出口产品(往往通过香港的销售办事处),而自己未能直接进入欧洲、美国或其它地区的目标市场。这为中国企业在许多方面带来明显的弱势。
通过并购实现“蛙跳式发展”
并购在国际化的所有阶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循序渐进地开辟市场相比,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筹集并投入更多的资金,但由此将获得“蛙跳式发展”。这意味着跳过了在通常情况下必需经历的中间阶段。由此可以赢取大量的时间。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赢得专业技术知识、品牌使用权以及进入其它市场的机会,因为被收购的公司本身在其它国家拥有自己的子公司。力求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一定地位但国际化程度尚浅的企业,必须考虑是否通过并购来快速渗入国际市场。有的公司会有不同的选择。其中包括许多隐形冠军。其它企业遵循另一种战略,它们将并购明确作为走向国际化的方法和手段。许多中国企业选择这种战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中国企业难以依靠自己去开辟国外市场。问题在于国际经验,企业没有己方讲外语的人员,且不了解细分市场。德国企业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积累到这些知识和相应的自信心。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之所以加速国际化,是因为它们认为自己现在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等待。此外,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中国企业成功建立起卓越的国际品牌。这对于除日本和韩国之外的其它亚洲国家来讲是一种普遍情况。很明显,企业采取并购手段的目的在于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技术人员。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热潮在愈演愈烈
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并购热潮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被外国公司收购始终是一个政治敏感话题。这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例外。当美国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市场上强势扩张时(IBM 公司于 1922 年收购了德国 Hollerith-Maschinen Gesellschaft,福特公司于 1925 年进入德国,通用汽车公司于 1929 年收购了欧宝),人们曾担心德国经济会出现殖民化现象。在二次大战后,人们心中愈发有了这种担心。例如法国公司收购德国公司是很多德国人所不愿看到的。同样,现在中国人在全球和德国展开的收购热潮也是很多德国人不愿看到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并购案的数量还不算多。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