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78

中国(国家)作为一致行动人

Nach der chinesischen Verfassung stehe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wned by the Whole People (IEOWP) im Eigentum des gesamten chinesischen Volkes und unterliegen staatlicher Aufsicht.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IEOWP) 的企业财产属于(中国)全民所有,并由国家监督管制。

对于希望作为要约人向一家德国股份公司股东提出公开报价的中国国有企业,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 对“­一致行动人”的广义定义是一道难以 逾越的门槛。

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 规定的公开义务

如果某企业在德国已获得或希望获得一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超过 30% 的投票权,则该企业有义务公开提出报价。在报价资料中除应公开有关要约公司和目标公司的大量信息,还应公开要约人的所有一致行动人的名称和地址。一致行动是指自然人或法人的行为与要约人协调一致,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协调一致(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G) 第 2 条第 5 和 6 款,商业法典 (HGB) 第 290 条)。根据商业法典 (HGB) 第 290 条可以确定无疑地推测出,当一家子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的多数投票权(通常指拥有多数股份)时,该子公司参与了一致行动。

通过公开来避免要约人将自己的行为与一致行为人协调一致,并由此规避保护规定(例如以最低报价对目标公司的股东带来不利)。为了确定最低报价,也需要考虑例如一致行动人在特定的收购前阶段购买股票的行为。

中国(国家)作为一致行动人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IEOWP) 的企业财产属于(中国)全民所有,并由国家监督管制。100 多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SASAC) 进行监管。其它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机关进行监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SASAC) 是国务院(政府)特设机构。它拥有国有企业集团的内部股权,该股权与公司的管理和运作完全无关。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自主经营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SASAC) 有义务支持企业经营的独立性,且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业务。国家仅作为股东或投资­方。

由此明确地出现这样地窘境:按照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G) 和商业法典 (HGB) 的规定,国家(中国)直接或间接拥有股权的所有企业均为一致行动人。即使国有企业没有相互协调一致,且与国有企业集团不同,不受中央经营准则的约束,但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集团一样被国家(中国)视为“集团控股企业”。

根据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G) 规定的公布义务,中国(国家)直接或间接拥有多数股权的要约公司必须在其报价资料中公开国家(中国)作为一致行动人的全部股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记录,在 2011 年所涉及的公司超过四十万家。如果将这些公司连同公司名称和地址的翻译明晰地开列出来,需要大约 4000 页(!)。

透明度的界限?

除实际问题(例如,应如何提供这样一个列表;提供列表作为报价资料的附件需要哪些花费)外,还存在以下问题:从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G) 第 11 条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列表是否使透明度和必要信息方面的考虑到达荒谬的地步。这里的“必要”意味着可能并不需要所有信息,而仅需要那些在股东形成自己的意见时所依据的信息。附件内容完全有可能长达数千页。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 (BaFin) 已针对全部国有股权的公布确认了相关法律分析和公布的必要性,并要求提供相应的列表作为报价资料的附件。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商业法典 (HGB) 第 290 条的推测无可辩驳。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 (BaFin) 之前已简化了限制解释国有企业法律准则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针对法国国有企业 (AREVA/Repower Systems AG),将国家作为企业对待,并针对报价资料要求提供带有全部国家(法国)股权信息的附件。还有一项需要付出努力的工作,是中国要约公司及其顾问必须要做的。

英国并购委员会所采取的途径

位于伦敦的英国并购委员会选择了另一种注重实效的途径。该并购委员会得出结论:对于国家(中国)股权而言,当信息缩减到仅剩下必要信息时,即已满足信息需求。因此,该并购问员会同意,中国要约公司仅公开直接股权链(­直至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SASAC) 监管的“集团控股企业”)­。对此也无需说明国有企业的整个集团结构,而只须对那些在业务方面与要约公司和目标公司存在重要关联的企业加以说明。

展望

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G) 和商业法典 (HGB) 中“一致行动人”的定义牵涉非常广泛的公开义务,而很多公开义务与提高透明度的目标毫不相关。对于国家(中国)直接或间接拥有多数股权的企业来说,德国对公开义务的要求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使在透明度以及专注于股东决策所“必需”的信息方面的规定恰当合理,应对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G) 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商业法典 (HGB) 的参考内容作认真考量,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并购准则 (RL 2004/25/EC) 应针对并购在欧洲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也许一个新出台的“并购准则 2”可以针对欧洲范围内的公开义务确立公平的环­境。

作者

Martina Rothe(玛蒂娜·罗特)是法兰克福(美因河畔)Ashurst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和法律顾问。
www.ashurst.com

“进驻中国的主力军将是消费导向型企业”

In den letzten Jahren bereicherten zahlreiche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durch ihren Börsengang den deutschen Kapitalmarkt. Für Anleger waren das meistens keine Erfolgsgeschichten. / 在过去几年间,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上市进入德国资本市场。

在过去几年间,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上市进入德国资本市场。而对股票投资人来说,这并不是成功故事。Klaus Rainer Kirchhoff(克劳斯·莱纳·基希霍夫)回顾长年来给中国股票发行商的咨询经验,分析其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的原因,并阐释为什么中国和德国经济彼此契合。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Kirchhoff(基希霍夫)先生,中国的经济开始疲软。您认为在中国盈利增长和并购活动潜力有多大?

Kirchhoff(基希霍夫):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新政府执政方针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此前的增长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从廉价商品出口所赚得的外汇投资到国内经济建设中去,尤其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未来,这种投资型经济将被改造为偏消费型经济。经济的增长从而会削弱,但是变得更加可持续。这一新政策应该予以鼓励,尽管在一开始对经济增长乃至世界经济会有负面影响。未来进驻中国的企业应当多为消费导向型企业。它们将从购买力日趋提高的普通民众身上获得最多利润。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在德国资本市场上,中国企业丧失了许多信任……

Kirchhoff(基希霍夫):当第一批中国企业进入德国股市时,直接入股一家中国企业能够有机会从这个魅力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分得一杯羹。而现在,这种热情被深深的失望所浇灭。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原因出在哪里?

Kirchhoff(基希霍夫):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德国首次公开募股 (IPO) 比在中国股市简单得多、快得多。在中国股票发行要依赖于国家各行各业的利益,在德国则有明确要遵守的规定。同时,美国奉行着另一套股票发行规则:一些中国企业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已挂牌上市、但实际不再运作的企业空壳,并用看似增长的销售额和盈利来填充这些空壳。2011 年 6 月迎来了重磅炸弹:香港 MuddyWaters 公司报告,嘉汉林业公司 (Sino-Forest) 的间接股票发行在最开始就是个骗局。单单在云南一省的森林储量就被多谎报了 9 亿美元。嘉汉林业的市值最高谎报达 62 亿加拿大元,最终丧失了 80% 的股票市值。这家公司是引起轰动最大的、涉嫌财务诈骗的中国企业之一。类似的案例还有东南融通 (Longtop Financial)、中国艾格瑞泰 (Agritech) 和超大公司 (Chaoda)。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这些情况对在德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有什么后果?

Kirchhoff(基希霍夫):这些案例让人们对在美国和德国的中国公司的信任降到谷底。后果是,在德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大幅贬值,随后的股票发行量也不甚乐观。2013 年甚至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在德国发行股票。无论其商业模式和经济效益如何,几乎所有在法兰克福挂牌的中国企业的股票市值都远远低于发行价格。就算增长率和保证金再高,许多企业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这就是一种所谓的典型“株连”效应。而在德国照明厂商 Hess 发生财务诈骗后,却没有人得出所有的德国股份公司都不可靠这样的论断。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此外您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股票发行商这么差的表现?

Kirchhoff(基希霍夫):在这种不利气氛下,一些中国公司仍鼓起勇气发行股票,但是却几乎筹集不到资金,这就导致了股票值多为流动资金,且上下波动幅度很大。最后还有一些问题:中国的经营者很难玩转德国工商法的严格要求和股市规定。比如在年末他们通常会推迟上报期限。有时候只是因为翻译的延迟,但是由于信任基础薄弱,让人很快联想到账目上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最后,有些企业没能达成其目标。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动摇了对企业的信心,即使是非常好的企业也会遭受极低的评­价。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关于中国企业的企业管治,您有什么经验之谈?

Kirchhoff(基希霍夫):对于此处列出的中国家族企业来说,企业管治 (-Corporate Governance) 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即使是德国企业上市以后也常常苦于应对这一主题。对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大文化冲击。因为突然间企业的重要决定都必须要经过一个由德国人组成的监察委员会同意,而且这个委员会远在德国,和中国市场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为此要进行谨慎的、不间断的研究工作。一旦人们建立了对管理层的信任,那么企业管治就能井井有条地发挥作用。中国人充满了求知欲,他们愿意学习新事物、乐意接受信任者的建议。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在和中方谈判时要尤其注意哪些文化差异?

Kirchhoff(基希霍夫):要和中国人合作,就必须熟知双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单从会议 (Meeting) 这个概念就能看出这一差异。我们德国人将其看做一次会面,在最后要得出一个结论。而中国首先愿意开诚布公地交流想法,然后可能再开一两次会,再商讨出一个结论。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德国将会对中国倾销技术吗?

Kirchhoff(基希霍夫):现在,中国是全球申请专利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有都是抄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不过,中国企业仍然对投资德国中小企业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是出于技术考虑,还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在世界上所享有的高水准和出色的名望中国将继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增长市场而存在,就这一点而言,我们非常欢迎德国和中国经济密切交织在一起。这里不适合使用倾销一词。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Kirchhoff(基希霍夫)先生,感谢您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见解!

 

Klaus Rainer Kirchhoff(克劳斯·莱纳·基希霍夫),Kirchhoff Consult AG 创始人兼董事长

“赢得客户和员工对新投资者的信任”

Der Automobilzulieferer SaarGummi hatte eine schwere Zeit hinter sich, als es mit der chinesischen CQLT-Gruppe einen neuen Besitzer bekam./ 在被中国重庆轻纺集团公司 (CQLT) 收购时,汽车供应商 SaarGummi 正面临着一段艰难的时光。Bild: SaarGummi

在被中国重庆轻纺集团公司 (CQLT) 收购时,汽车供应商 SaarGummi 正面临着一段艰难的时光。Markus Wittmann(马库斯·魏特曼)博士将分享这家由中国业主接手的德国-卢森堡企业的切身经验。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Wittmann(魏特曼)先生,SaarGummi 曾经是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领域首屈一指的企业,却被中国战略投资者收购。为何会达成这笔交易呢?

Wittmann(魏特曼):这两家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有商业往来,是合作伙伴关系。2006 年,SaarGummi 和 CQLT 集团下的重庆嘉轩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展开活动。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尽管此前遭遇破产,在被 CQLT 收购后最终保留了 Büschfeld 工厂和大部分工作岗位。公司的员工对此次收购的反应如何?

Wittmann(魏特曼):当然,起初员工们对此非常质疑。依照先前两家投资者的经验,这种态度已经司空见惯了。媒体报道在那段时间多采用“黄祸”和“­饥饿的巨龙在大肆采购”这类字眼来报道,让情况更加艰难。企业工会和员工在 5 月 1 日收购前夕甚至举行示威游行,高举“专利去中国,员工去劳动署”之类的标语。所幸的是,这句话没有成真。事实恰恰相反——虽然在刚开始遭遇了很大抗力,但是中国母公司 CQLT 作为战略投资者对 SaarGummi 进行了金融和运营上的有力援助,并不断投资公司的现代化改造。这最终确保了企业生产力和工作岗位。很快地,新投资者在收购后获得了客户和员工的信­任。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此前人们担心中国投资者的收购,会致使专业技术从德国外流。这种想法现在是否已发生根本改变?经过两年时间您对此的看法是?

Wittmann(魏特曼):中国企业的收购必然是为了以新技术为中心扩展自己的产品种类。同时,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收购行为也确保了其在欧洲和德国市场良好的初始地位。一般来说,中国投资者不是购买到技术即止,他们还会和被收购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我们公司就亲身经历了这些。中国人看重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在对汽车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他们需要我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在中国拥有两处自己的生产基地,在那里会有部分技术转移到中国,然而新技术的研发仍然在德国进行。我们的亚洲客户应当获得和欧洲一样的高水准技术产品。这一点确保了包括其它地方在内的生产基地能接收到更多订单,进而保证了整个公司的未来。SaarGummi 对未来持有非常乐观的心态,并期待着和 CQLT 的继续合作。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SaarGummi 和母公司的领导层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Wittmann(魏特曼):双方的合作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合作伙伴基础上。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SaarGummi 现隶属一家中国企业集团,这会带来什么好处?

Wittmann(魏特曼):像 CQLT 这样财力背景雄厚的投资者,首先我们能从中获得长期的投资来确保长期的成功。借助到目前为止的投资,集团得以稳定发展,竞争力也逐渐恢复。来自大型汽车厂商的大笔订单就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在 Büschfeld 投资被用于建立新的喷漆厂房、更新机器、以及搭建一套室内通风设备。另外,并购后我们更容易进一步开辟亚洲市场。目前我们在中国拥有两处生产基地:重庆和烟台。惠山和沈阳的工厂也正在计划中。我们还打算在印度拓展业务,韩国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也愈发具备吸引力。当然,当我们潜心活跃在亚洲市场时,也不会对其它市场视而不见,我们将在接下来几年里对北美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市场进行投资。比如说,在 9 月份我们将在美国密歇根举办北美新技术中心的开幕仪式。我们的目标在于,保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品牌引领者。关于 Büschfeld 总部,我们在被 CQLT 收购时获得对方承诺,尽可能地保留所有的工作岗位,并获得 1,500 万欧元的投资额。这项承诺至今仍被很好地履行。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Wittmann(魏特曼)先生,感谢您为我们带来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Markus Wittmann(马库斯·魏特曼),CQLT SaarGummi Deutschland GmbH 公司负责人

Joyou(中宇卫浴)与众不同的中国企业发展之路

Joyou: Wasser sparen für die Zukunft. / 节水的未来。

在过去几年中,众多中国企业力图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Joyou (中宇卫浴)便是其中之一。 这家卫浴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其它在法兰克福上市的中国企业不同 – Grohe(高仪)收购了 Joyou (中宇卫浴)
当中国卫浴企业 Joyou (中宇卫浴)于 2010 年 3 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时,人们对在德国挂牌交易的中国股票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股票购买者希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高增长率能够为他们带来获利。在消费类股板块中,涌现出许多获得股份价值认证书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由此得到了新的企业成长资本,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得到了国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品质认证”-对于在德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而言,“在德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基本上证明其产品质量相当于“德国制造”。

卫浴行业的领先企业

CN_3于 1988 年正式成立的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Joyou) 便是其中一家在德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中国企业。该企业是一家在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套卫浴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其在企业建设和设备方面的巨大投资而在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该企业在挂牌上市之初就已募集到 1.7 亿欧元的资金,该企业当时拥有 2,500 多名员工。Joyou (中宇卫浴)拥有超过 2,500 家终端销售网点,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中国品牌制造商。

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Joyou(中宇卫浴)以 13 欧元的发行价(每股)成功上市,股票认购量超过发行量的两倍,首次公开募股 (IPO) 筹资达 1.05 亿欧元,成为同行业中在法兰克福证券市场上首次股票发行量最大的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前,私募股权融资的 Grohe(­高仪)集团已经收购了 Joyou(中宇卫浴)10% 的股份。像众多其它在德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中宇卫浴首次公开募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股票购买者在最初的兴奋劲过后,对中国企业的兴趣逐渐消退。原因在于他们注意到企业信息缺乏透明度,以及企业发展前景黯淡。尽管 Joyou(中宇卫浴)具有较高的企业信息透明度并展开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仍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直到现在,大多数低资本化的中国股票只是在证券市场中勉强维持。

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收到收购要­约

Joyou(中宇卫浴)采取了另一种发展途径。在中宇卫浴上市不到一年的时候,Grohe(高仪)以 13.50 欧元的报价向股东发出收购要约。Grohe(高仪)希望通过此收购要约增加其持股比例,以有效利用 Joyou(中宇卫浴)的亚洲销售市场,并在中国卫浴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具有购买力的中等阶层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而对于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说,Joyou(中宇卫浴)无疑对德国的先进技术以及在质量和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此外,双方可以在共同采购组件方面通力协作。Joyou(中宇卫浴)的最大股东蔡氏家族通过与 Grohe(高仪)控股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将其主要股份转入中宇高仪控股股份公司(合资公司),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双方达成收购要约后,Grohe(高仪)集团持有 57.2% 的股份,成为 Joyou(中宇卫浴)最大的股东。

为使双方更加紧密地合作,并使企业在全球卫浴行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两家企业于 2013 年 3 月实施了新的举措。此外,双方希望将来在全球市场上继续使用各自的品牌名称。Joyou(­中宇卫浴)将推动 Grohe(高仪)在中国市场上的产品销售,Grohe(高仪)集团协助将 -Joyou(中宇卫浴)打造成为国际品牌。为此,蔡氏家族和 Grohe(­高仪)已就一个新的股权结构达成一致。蔡氏家族通过转让其在中宇卫浴的所有直接和间接持股(约 36.5%-),以换取在 Grohe(­高仪)集团的持股。由此,Grohe(高仪)集团在 Joyou(­中宇卫浴)的持股份额提高到 72.3%-。其余 27.7% 的公众持股量不受影响。Joyou(­中宇卫浴)希望自己继续留在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目前既不计划退市,也不计划针对主要股东作其它重要变更(例如降级)。

Joyou(中宇卫浴)书写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跌宕起伏的上市经历,并将在新大股东的领导下昂首挺进

作者

Christian NiederleChristian Niederle(克里斯蒂安·尼德勒)是一家由合作伙伴经营的独立的 咨询公司 Network -Corporate -Finance GmbH & Co KG,杜塞尔多夫/柏林/法兰克福)的合伙人。Network Corporate Finance 为 Joyou(中宇卫浴)(­即蔡氏家族)针对交易事宜提供了咨询。

www.ncf.de

“有关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典型案例”

Der chinesische Markt macht mittlerweile rund ein Viertel des Weltmarkts aus. / 目前,中国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

德国叉车制造商 KION(凯傲)于前不久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潍柴动力成为其锚定投资方,目前潍柴动力在凯傲的持股比例达到 30%-。在企业家专栏记者的采访中,KION(凯傲)董事长 Gordon Riske(高登·瑞斯克)对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在合作中各自如何获益作了解释。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Riske(瑞斯克)先生,中国发动机制造商潍柴动力自去年起一直持有 KION(凯傲)的少数股权。双方交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呢?

Riske(瑞斯克):两家企业相互之间早已非常了解。我本人早在担任 Deutz(­道依茨)董事长时就已经开始与潍柴动力有着密切的往来。双方交易是从去年潍柴动力并购林德液压公司开始的。针对如何与合作伙伴共同进一步发展该业务,我们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在双方对话过程中,我们得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即我们从战略角度出发保留林德液压公司 30% 的股权,将剩余 70% 的多数股权转让给潍柴动力。由于双方认为相互之间的合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战略意义,因此潍柴动力另外收购了 KION Group(凯傲集团)的少数股权。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KION 作为林德液压公司的企业合伙人持有其 30% 的股权,而潍柴动力持有其 70% 的股权。这种状况是怎样出现的呢?

Riske(瑞斯克):林德液压公司在 2012 年的销售额为 3.7 亿欧元,其中超过 2 亿欧元的销售额是通过集团内部销售实现的。而该公司具有很大的外部增长潜力。但如果要充分发挥其外部增长潜力,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时间。潍柴动力所属的山东重工集团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采购方。此外,中国的液压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就此而言,林德液压公司与一家实力极其雄厚的合作伙伴的结合,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KION(凯傲)仍持有林德液压公司 30% 的股权。加上与对方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叉车独家供应合同,我们由此得到必要的保障。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双赢局面。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通过与潍柴动力合作,KION(凯傲)将取得哪些优势?

Riske(瑞斯克):目前,中国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这一比重是十年前的九倍之多。这样的增长将在未来几年里继续保持,即使未必能够始终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通过与中国最大的一家机械制造集团合作,必然有助于我们找到新客户。此外,潍柴动力是最大的中国发动机制造商,因此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一家配件供应商。双方未来在廉价叉车子细分市场中也存在合作的可能。KION(凯傲)与潍柴动力从战略角度出发将长期开展合作。它们双方的合作是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典型案­例。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目前 KION(凯傲)在中国市场上处于怎样的市场地位?

Riske(瑞斯克):KION(凯傲)在中国市场上位居第三,落后于两家中国制造商。在高端市场上的跨国企业当中,我们位列第一。我们旗下的林德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了,在中国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几年前,我们另外全面收购了宝骊品牌(原江苏宝骊),并使该品牌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在中国拥有约 3,500 名员工。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KION(凯傲)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Riske(瑞斯克):我们并不妄想在短时间内超过领先于我们的那两家大型中国企业。但我们必将力争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市场份额。我们已经具备非常有利的前提条件。与潍柴动力的合作也有助于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您对中国市场相当了解,这一点是否使得与潍柴动力的谈判难度有所降­低。

Riske(瑞斯克):我本人针对中国市场积累了近二十年的经验,因此对中国许多大型机械制造企业非常了解。我与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之间的交情已有十三年之久。因此,双方已经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如果在谈判中遇到困难,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快速解决问题,并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在与中国企业谈判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Riske(瑞斯克):人们一再看到中国经济中呈现出非常高的专业化程度。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企业在所有层面上已趋于完善,不论是自己的战略定位,还是在法律方面。现在,中国在并购交易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其它经济区。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企业股权所有者如何相互配合 – 一方是美国金融投资商,另一方是中国国有工业企业?

Riske(瑞斯克):首先,我们是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拥有大量的机构投资方和私人投资者作为股东。此外,潍柴动力是我们长期的锚定投资方,另外还有两家金融投资方,它们的股权比例根据其商业模式在中长期内逐步降低,使得公众持股量随之增加。监事会内的成员最终由十二位增加到十六位,监事会主席和审计委员会主席分别由来自不同企业的代表 Feldmann(费尔德曼)和 Ring(瑞恩)担任。来自潍柴动力、KKR 和高盛的代表所提供的专业意见可以让我们获益。在管理方面,我们须严格遵循针对在主板市场挂牌上市企业所提出的规定。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按照您的预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股权结构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Riske(瑞斯克):投资方在某一时候退出,属于私募股权的商业模式。以三年为周期进行的购买和出售已经成为过往。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投资方感兴趣的是企业长期的价值提升。高盛和 KKR 了解 KION Group(凯傲集团)拥有的巨大潜力,并将在一定时间内继续持有其股权,但其股权比例将逐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持股量将随之增加。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一点是非常有利的。潍柴动力可以选择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六个月内将其所持股权从 30% 提高到 33.3%。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Riske(瑞斯克)先生,感谢您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见解!

 

人物专访: KION GROUP AG(凯傲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Gordon Riske(高登·瑞斯克)

正常而且不可避免

Auf in die westliche Welt: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weiten ihre M&A-Transaktionen kontinuierlich aus.
Auf in die westliche Welt: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weiten ihre M&A-Transaktionen kontinuierlich aus. / 中国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并购交易。Quelle: Thinkstock; © flytosky11

源自 Hermann Simon(赫尔曼·西蒙)教授(双博士并拥有多个荣誉博士头衔)

传统模式的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往往从出口开始: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有贸易公司介于其中。之后,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销售公司自主掌握销售。必要时,还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在某一时候在大国建立生产基地。最后也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国外市场上。德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在了前面。目前众多企业正在中国或印度纷纷建立研发中心。这尤其适用于中型企业。隐形冠军现在更多地体现在新兴市场或专业知识中心(如新加坡)的价值创造链的所有阶段。而中国企业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仅在通过销售中介出口产品(往往通过香港的销售办事处),而自己未能直接进入欧洲、美国或其它地区的目标市场。这为中国企业在许多方面带来明显的弱势。

通过并购实现“蛙跳式发展”

并购在国际化的所有阶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循序渐进地开辟市场相比,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筹集并投入更多的资金,但由此将获得“蛙跳式发展”。这意味着跳过了在通常情况下必需经历的中间阶段。由此可以赢取大量的时间。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赢得专业技术知识、品牌使用权以及进入其它市场的机会,因为被收购的公司本身在其它国家拥有自己的子公司。力求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一定地位但国际化程度尚浅的企业,必须考虑是否通过并购来快速渗入国际市场。有的公司会有不同的选择。其中包括许多隐形冠军。其它企业遵循另一种战略,它们将并购明确作为走向国际化的方法和手段。许多中国企业选择这种战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中国企业难以依靠自己去开辟国外市场。问题在于国际经验,企业没有己方讲外语的人员,且不了解细分市场。德国企业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积累到这些知识和相应的自信心。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之所以加速国际化,是因为它们认为自己现在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等待。此外,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中国企业成功建立起卓越的国际品牌。这对于除日本和韩国之外的其它亚洲国家来讲是一种普遍情况。很明显,企业采取并购手段的目的在于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技术人员。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热潮在愈演愈烈

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并购热潮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被外国公司收购始终是一个政治敏感话题。这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例外。当美国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市场上强势扩张时(IBM 公司于 1922 年收购了德国 Hollerith-Maschinen Gesellschaft,福特公司于 1925 年进入德国,通用汽车公司于 1929 年收购了欧宝),人们曾担心德国经济会出现殖民化现象。在二次大战后,人们心中愈发有了这种担心。例如法国公司收购德国公司是很多德国人所不愿看到的。同样,现在中国人在全球和德国展开的收购热潮也是很多德国人不愿看到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并购案的数量还不算多。